- 发布人:admin
- 时间:2022-07-29
- 点击:1062
- 来源:
教学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修订版)
广西商业技师学院
2018年3月
目 录
广西商业技师学院
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
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指南,根据《教育部 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 号)、《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关于全面推进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7〕56号)和《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桂教职成〔2017〕19号)等文件精神,不断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实施方案》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及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系列政策制度为指导,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通过实施教学诊改工作,逐步建立完善涉及全员、贯穿全程、覆盖全面、纵横衔接、网络互通的常态化诊改制度,将诊改工作融入学校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全过程,逐步构建富有内生活力和创新动力的常态化诊改工作机制,推动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为实现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展目标提供保证。
二、基本原则
建立常态化的教学诊断与改进运行机制,遵循以下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诊改工作必须充分落实“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理念,以部门及全体人员为质量保证主体,将纵向五个系统,即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与横向五个层面,即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结合,各系统工作实现一体化。
(二)可控性原则
系统化设计“五纵五横一平台”,特别是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的质量目标与标准必须明确、可衡量、可接受、可操作。
(三)科学性原则
诊改工作必须遵循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遵循质量管理的要求,针对不同层面(主体)制定科学、合理的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四)客观性原则
诊改工作必须保证信息采集的真实性、客观性,以学校信息化为基础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开展诊改。
(五)持续性原则
严格实施质量保证体系PDCA循环,按照“8字型”质量改进螺旋,建立有效的可持续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运行机制。
三、思路与目标
在学院原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以质量文化为引领,以“五纵五横一平台”为基本框架,以“8字诊改螺旋”为诊改基础,以学校“十三五”规划为基本依据,确立学院的质量目标体系和标准体系,确立“薪火相传烹小鲜、承前启后治大学”的核心理念,培育以“薪火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学校质量文化。以学院数据平台建设为支撑,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建立内外结合的全方位、多元化质量保证机制,形成常态化、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教学,促进学院内部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四、体系建设
建立以“五纵五横一平台”为基本框架的教学,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促使学院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强化学院各层级管理系统间的质量依存关系,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教学。教学建设基本框架如表:
“五纵五横一平台”教学基本框架
五横五纵 |
学院 |
专业 |
课程 |
教师 |
学生 |
|
决策 指挥 |
发展 规划 |
1.学院章程; 2.学院总体发展规划; 3.学部发展规划; 4.学院教学建设规划。 |
1.学院专业建设规划; 2.各专业建设发展规划。 |
1.学院课程建设规划; 2.各专业课程 建设规划。 |
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教师自身发展规划。 |
学生全面发 展规划 |
建设 目标 |
1.学院整体发展目标; 2.学部发展目标。 |
专业建设目标 |
课程建设目标 |
1.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2.课程教学目标; 3.教师自身发展展目标。 |
学生全面发展目标 |
|
质量 标准 |
1.各部门、各岗位工作 职责、工作标准; 学院绩效考核办法; 2.学院、学部各层面质 量保证机构、岗位设置、考核标准与考核制度。 |
专业建设标准 |
1.课程建设标准; 2.课程教学实施规范。 |
1.学院教师队伍标准; 2.教师聘用标准; 3.课程教学标准; 4.教师发展标准。 |
1.学生学业标准; 2.学生全面发展标准 |
|
质量 生成 |
运行 实施 |
1.“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设任务分解书; 2.教学; 3.学院质量文化。 |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1.课程授课计划; 2.课程教学实施。 |
1.教师教科研工作; 2.教师发展。 |
1.学院学习; 2.社会实践。
|
资源 建设 |
条件 保障 |
1.校企合作; 2.资源开发; 3.资产经营。 |
1.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 2.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 |
1.教学条件; 2.实训条件; 3.资源使用。 |
1.教学设施; 2.工作设施。 |
1.学习设施; 2.生活设施。 |
支持 服务 |
制度 保障 与 服务 措施 |
1.学院事业发展规划管理规定; 2.学院质量保证制度; 3.质量事故分类、分等的认定管理办法; 4.产教政策; 5.数据平台。 |
1.学院专业设置与调整管理办法; 2.学院专业建设经费管理制度; 3.校企合作的管理办法。 4.毕业生跟踪调 研。 |
1.课程实施过程管理; 2.课程实施环境管理; 3.条件保证; 4.文化营造。 |
1.教师研究与发展; 2.发展保障; 3.社会服务。 |
1.学业管理; 2.就业管理; 3.生活保障; 4.安全保障。 |
监督 控制 |
诊断 改进 |
1.学院过程信息监测分析机制与质量预警制度; 2.学院、各科室学部自我诊改工作制度。 |
1.专业预警机制; 2.常态化的学校内部专业诊改制度。 |
课程诊改 |
1.师德师风、教学能力、服务能力诊改 |
学习能力、学习风气、学业水平、品德品质诊改 |
质量 报告 |
1.学院年度质量报告; 2.学院教学运行报告。 |
专业年度质量报告 |
课程年度质量报告 |
师资年度质量报告 |
学生年度质量报告 |
|
一平台 |
1.相关部门列出信息或数据名录,提出数据平台建设要求; 2.有效进行各种信息、数据的录入与抽取。 |
(一)组织保障
1.学院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委员会
主任:陆燕春
副主任: 郭志鹏 席 静 冯奕东 吴克诚 梁冠强 谢 欣
成员:刘阳明 段文清 黄海涛 龙 光 何天龙 鲍全君 陆其伟
校外专家成员:
梁庆铭(岑溪市中等职业学校校长)
黄强新(广西商业学校副校长)
何孟文(桂林市餐饮烹饪学会副会长、榕湖饭店餐饮部副总经理)
温春汉(深圳市壹号便利店有限公司经理)
席海亮(桂林一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经理)
蔡佩元(桂林市七星区英达瑞幼教机构总园长)
工作职责:全面负责学院诊改的各项工作,研究决定诊改工作的重大决策、重大安排等,对全院诊改工作负责。
2.质量管理办公室
主 任:鲍全君
副主任: 陈 涛、徐纬锋
成 员:孟 菊、黄 甜、江 雨
工作职责: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教学诊改工作制度,设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编制学院《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自我诊断与改进报告》、《学校发展规划》等规划及方案,执行领导小组的决策和决定,统筹推进学校教学诊改工作。
3.诊改工作专项工作组
(1)行政管理服务质量保证工作组
组长:陆燕春
副组长:谢 欣
成员:行政科室人员
责任部门:学院办公室
工作职责:行政管理服务质量保证工作组负责诊改工作的整体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和任务分解表。安排诊断改进阶段性工作,督促检查各工作小组、部门的工作进度、工作质量,协调工作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全面负责落实学院诊改工作的有序推进。
(2)专业与课程建设质量、教师队伍建设质量保证工作组
组 长:席 静 冯奕东
副组长:梁冠强 刘阳明
成员:教务科、质管办、各学部人员
责任部门:教务科
工作职责:专业与课程建设质量、教师队伍建设质量保证小组负责成立专业(课程)教学质量保证小组;负责专业建设规划制定、审核、诊改,撰写年度考核性诊改报告;负责专业(课程)质量的自我诊改,编制专业标准、课程标准,保障课程实施质量,撰写专业(课程)质量报告。负责教师发展规划以及教师发展标准制定、审核、诊改;负责撰写本组年度考核性诊改报告,统筹推进学院教师发展诊改工作。
(3)学生全面发展质量保证工作组
组长:吴克诚
副组长:陆其伟
成员:学生科、团委、招生办、实习就业科、继续教育培训中心人员
责任部门:学生科
工作职责:学生全面发展质量保证工作组负责学生发展规划及学生发展标准制定、审核、诊改工作;撰写本组年度考核性诊改报告,统筹推进学校学生培养诊改工作。
(4)后勤安全保障质量保证工作组
组长:冯奕东
副组长:陆 军
成员:财务科、总务科人员
责任部门:总务科
工作职责:后勤安全保障质量保证工作组负责学院后勤财务工作,制定有关规章制度,树立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思想,搞好管理和服务育人工作;负责学院经费预决算,严格执行财会制度,合理使用各项经费;负责学院基建和设备采购工作监督各科室用具、设备的使用情况;负责总务科所属部门职工的管理,加强后勤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好所属职工的考勤与考核工作。
(5)数据平台建设工作组
组长:谢 欣
副组长:徐纬锋
成员:网络中心、各科室学部数据信息(管理员)
工作职责:数据平台建设工作组负责建立信息采集与平台管理工作制度;负责搭建数据管理系统,实施状态数据采集汇总,为诊改工作提供数据支撑;管理和维护学校数据平台,实现大数据分析应用,为学院诊改工作信息化和学院决策科学化提供技术支撑,实现人才培养即改即诊。
(6)校企合作推进工作组
组长:郭志鹏
副组长:梁世盛 雷小兵
成员:各学部负责人
工作职责:校企合作推进工作组依据学院产教结合办学模式,拟定实施产教结合工作计划,协助学部部贯彻落实;建立学院实施产教结合运行机制,指导学部按照产教结合工作计划组织学生实习实训;协助创建和发展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断改善实习实训环境;建立产教结合信息渠道,了解掌握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情况,加强联合,巩固关系。
4.理清部门归属,明确各部门职责
梳理各部门工作职责,将部门职责以具体工作为载体进行落实,工作要落实到部门中具体岗位,层层分解,落实到人。
(二)落实学院规划,形成目标体系
1.编制学院层面规划及专项规划
依据学院章程和规划建设目标,编制建设目标体系,形成上下衔接、左右响应的规划目标链。
各学部在对所辖专业进行 SWOT 分析基础上,依据学院专项规划目标,修订各部门“十三五”发展规划,各专业、课程、教师、学生根据规划,编制建设方案,明确建设目标、任务、措施、预期效果,形成学院规划与学部规划目标执行链。
规划层级 |
规划名称 |
牵头部门(人) |
完成时限 |
|
一级规划 |
总规划 |
学院“十三五”规划 |
学院办公室 |
2018.3 |
二级规划 |
“十三五”专项规划 |
修订学院章程 |
学院办公室 |
2018.3 |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
人力资源科 |
2018.5-6 |
||
信息化校园建设规划 |
网络中心 |
2018.5-6 |
||
专业建设规划 |
各学部 |
2018.5-6 |
||
课程建设规划 |
教务科 |
2018.6 |
||
学生素质教育规划 |
学保科 |
2018.5-6 |
||
三级规划 |
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
教师 |
2018.6 |
|
学生个人发展规划 |
学生 |
2018.6 |
2.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形成完整目标执行链
学院依据“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分年度工作计划,同时参照上级有关文件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并将要点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职能部门根据要点制定本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和考核标准。
根据学院年度工作要点,各部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年度工作目标、任务、措施、预期效果、考核标准,形成与学院工作要点相对应的目标执行链。
教师参照学院系列规划、各科室(学部)建设规划、年度建设目标任务,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
学生根据学生发展规划,结合专业和自己实际情况,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发展目标。
(三)建立工作标准,形成标准体系
1.制定和完善学院层面工作标准体系
依据学院年度党政工作要点,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任务的责任单位,明确任务的属性,确定各部门年度目标任务,制定部门年度关键绩效考核项目及指标,重点工作考核标准强调时间、质量、效益。常规工作由各部门按照职责自立目标、自定标准、自主实施、自我诊改。
2.建立和完善专业建设标准体系
依据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标要求,明确专业建设质量控制要素,制定和完善专业建设方面标准,形成专业建设方面标准体系。
标准类型 |
标准要求 |
参照标准 |
专业建设规划(学校总体和单专业) |
包含专业现状分析、目标描述、建设内容、 措施、资源、组织实施、论证流程、控制要点、文本编辑等方面。 |
参照国家示范校相关标准 |
专业建设标准 |
包含建设目标、课程建设、目标修改、实训基地、师资队伍、服务能力、培养质量等方面数量、结构、水平。 |
|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包含人才需求调研、目标描述、课程设置、组织实施、论证流程、控制要点、文本编辑等方面。 |
3.建立和完善课程建设标准体系
制(修)订课程建设标准、课程标准形成课程建设方面标准体系。
标准类型 |
标准要求 |
参照标准 |
课程建设规划(学校、专业) |
指导思想,建设目标,课程建设内容,实施条件 |
参照国家示范校相关标准。 |
课程建设标准 |
对接职业标准情况、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模式改革、论证流程、控制要点、文本编辑等。 |
|
编制课程标准 |
课程目标、学时、课程内容、教学组织、课程考核、控制要点、师资水平、实训条件等。 |
4.建立教师发展标准
学院依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广西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实施教师和校长专业标准,建设和实施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配备规范)。结合教师职称晋升和岗位聘任的相关要求,制定包括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社会实践等四个维度的教师发展标准,科学设计教师成长发展体系,并与岗位聘任、绩效考核挂钩。
5.建立学生发展标准
根据学院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根据学生核心素养要求,建立完善由学业发展、职业发展、个人发展、社会能力发展四个维度,综合考虑学生学习生涯、职业生涯、个性化发展、团队合作精神等要素的学生发展自测指标。
(四)制(修)订制度,形成内控体系
1. 学院层面按照纵向五个系统,梳理人事、财务、教研、学生、后勤、校企合作、信息服务、招生就业等方面制度,结合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完成制度的“废、改、合、订”工作,形成内控机制。
制定绩效分配方案、绩效考核办法、绩效管理制度(程序、指标)、年度质量报告制度、各科室、学部职责权限范围与工作分工等规章制度。
2.在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建立质量保证制度和质量分析与反馈制度,实现质量保证螺旋递进。
维度 |
内容 |
参照标准 |
专业 |
制定专业设置与调整、专业运行管理、专业资源管理、专业建设考核等方面制度 |
参照国家示范校相关标准。 |
课程 |
制定课程设置与调整制度、课程建设运行管理、课堂教学评价、课程建设考核等方面制度。 |
|
教师 |
制定教师培养、教师两级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等方面制度。 |
|
学生 |
制定学生两级管理、学生管理质量监控、学生管理质量考核等方面制度。 |
(五)数据管理平台建设
做好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以“一平台”建设为契机,建设对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制定平台建设的人、财、物方面的保障措施,建立信息平台管理工作制度,制定数据采集实时、准确、完整的保障措施,建立用户定期数据分析制度和内部质量信息发布制度,形成常态化的信息反馈诊断分析与改进机制。
1. 解决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公有,建成学校数据中心。
将学院现有的各类信息化系统,即(待填入。。。。。。。)等进行融合,统一数据标准,解决信息孤岛,实现“私有”数据向“公有”数据发展,建成学校统一数据中心,为学院诊断与改进提供数据支撑,为人才状态数据平台提供数据源,统一数据口径,为学院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2.分阶段上线应用系统,实现诊改点数据化。
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一体化的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绩效考核管理系统、智能化的在线教学与学习平台、学业预警系统、移动端应用等,应用系统必须覆盖所有诊断观测点,逐步将学院各项工作与信息平台结合,实现工作过程状态数据的实时采集。
3.建立平台运行保证措施,明确数据填报职责。
制定数据平台工作制度、数据填报制度,明确各层级管理数据管理与采集人员的职责,建立数据采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实现数据的即时采集。
4.建立定期数据发布制度,深入挖掘数据资源。
定期开展数据分析,形成常态化的信息反馈与改进机制,利用平台分析数据,为学院各部门决策提供数据,完善数据有序化、系统化、逻辑化及结构化过程,实现平台数据自动汇集、综合分析、错误提示、过程预警、全方位多角度比较等,在海量明细数据基础之上自动生成多层次、多维度的分析数据,为开展教学工作诊断提供数据支撑,为学院重大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5.完善信息化相关制度建设。
学院的信息化建设包括立项、调研、技术指标制定、招标、实施、运行、维护等阶段,涉及使用部门、网络中心、采购部门等多个部门的协作,因而一是应进一步理清信息中心、使用部门和采购部门各自在信息化建设中职能和角色;二是建立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同时明确责任边界,形成信息化建设项目与运维管理制度,力争通过建章立制进一步规范学院信息化建设与推进流程,同时形成有利于网络安全与信息系统运维工作有效开展的机制。
五、诊断与改进运行
8字螺旋”由静态和动态两个螺旋叠加而成(如图)。
静螺旋:指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
目标—标准—计划—组织—实施—
诊断—激励—学习—创新—改进。
动螺旋:指在质量生成过程中,根据实时监测到的数据,及时发出预警和即时跟进调控、改进的过程,
(一)学校层面
学院建立“目标-标准-运行-诊断-改进”螺旋递进的常态化自我诊改机制,将学院年度目标任务落实执行、各级各类项目建设与过程管理、成效作为目标管理与部门绩效考核性诊断的重要依据,保证各项工作运行质量。
实施目标任务分类分层分段考核性诊断,重点任务由学院进行考核性诊断,常规任务由部门进行自我诊改,按季度周期运作,不断修正偏差,合理配置资源,形成学院发展规划执行及时诊断、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二)专业层面
1.根据专业建设目标链,层层落实建设质量。
依据专业建设规划、学部专业建设子规划,结合年度工作要点中专业建设任务,相关职能部门、各学部编制专业建设年度工作计划,层层落实,并将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围。
2.开展专业质量分析,实施专业动态优化调整。
制定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管理办法,明确专业设置的程序、条件,开展专业健康度诊断,制定诊断标准,每年对专业的市场需求、就业情况、毕业生跟踪调研、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培养学生能力等情况进行分析,结合第三方调查报告,撰写专业质量分析年度报告,作为专业设置调整、结构优化和人才培养目标修正的依据。
3.开展专业质量考核诊断,实现质量螺旋提升。
⑴各专业依据专业调研分析结果,进行毕业生质量标准的修正与完善,依据学院素质教育目标的定位,进行公共基础课程体系优化完善;依据专业职业培养目标和规格,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并不断优化完善。建立学院课程体系开发与优化完善的审核、论证机制,检验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
⑵学部制定本部门教学工作年度诊改计划,对照关键指标,通过“自我检查—自我诊断—自我反馈—自我整改”4个步骤,实施专业建设的诊断与改进。
(三)课程层面
1.实施目标管理与绩效考核,促进课程质量不断提升。
以课程建设规划为目标,教研室制定课程建设方案,落实每门课程建设任务,制定完成任务措施等,通过过程检查,实行绩效考核,进行目标修正,不断提高课程质量。
2.开展课程教学效果诊断,不断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以学生学习标准为主要观测点,结合课堂教学测评、学生学习测评,开展课程教学效果诊断,任课教师针对课程教学诊断出的问题进行改进,对于改进不力的进行约谈、停课学习。
(四)教师层面
1.以年度师资建设目标任务为抓手,开展绩效考核。
根据学院师资建设规划,学部制定相应师资队伍建设执行规划,专业教学团队编制本专业师资建设计划,层层分解,形成“学院—学部—专业”三级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体系,编制年度实施路线图,并将计划完成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
2.搭建教师发展平台,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以教师职称晋升与岗位聘任相关要求为引导,由人力资源科牵头,相关部门配合为教师进修、挂职锻炼、学历提升、国(区)培训、网络培训,企业锻炼等搭建平台,利用青年教师导师制、科研导师制等制度,通过开展、教师听课、教学技能比赛、说课竞赛、优质课比赛、“以老带新”等活动,不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增强学校师资水平。
3.制定个人发展目标,开展自我考核诊断。
学院每位教师进行自我分析与定位,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年度发展目标,根据年度目标,设定自我考核标准,开展自我考核诊断,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五)学生层面
1.实施学生自测诊断,开展学生状态数据分析。
编制基于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的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实施方案,依据学生发展标准,编制各个领域多维度的学生自我诊断表,实施学生自我诊断,将结果应用于素质拓展教育方案的修正、教学实施的改进,不断提升学生关键能力。运用校本数据平台,实时采集学生状态数据,在对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监测学生质量状态,及时反馈与改进。
2.开展常态化调查分析,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借助信息化平台,建立学部的教师与学生互动、联络的常态化机制,为学生提供定期反馈教学问题及教学意见的途径,给予教师向学生说明修订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的构思和措施的渠道。
根据学生学业情况分析编制学院学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为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内容、方法与手段改进提供实证依据。
(六)开展专项工作诊断,创建良好育人环境
定期开展师生服务满意度调查,建立服务质量投诉渠道,根据服务部门工作职责,开展对学生食堂、宿舍满意、校园环境卫生、校园安全、学生文明宿舍创建、学生资助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学行政事故管控等工作的专项诊断,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学校层面成立教学诊改工作委员会,设立质量管理办公室,成立专项诊改工作组(内设为行政管理服务质量保证工作组、专业与课程建设质量与教师队伍建设质量保证工作组、学生全面发展质量保证工作组、后勤安全保障质量保证工作组、数据平台建设工作组、校企合作推进工作组6个工作组),明确人员组成和职责分工,并细化工作内容,为诊改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制度保障
制定学院层面保证诊断与改进工作顺利进行的相关工作制度,教学诊改工作组各小组制定相应层面的工作制度,按照制度落实质量保证主体责任,为诊断与改进工作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三)数据保障
建设人人参与、处处覆盖、时时共享的校本平台,满足常规监控、日常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实行数据平台动态化管理,能为诊断与改进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四)经费保障
根据学院教学自主诊改和自治区教育厅诊断与改进复核等工作任务安排,学院每年设立诊断与改进工作专项经费,主要用于体系建设、工作实施、平台建设、培训等项目的支出,全面保障学校各项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顺利实施。
七、建设与实施进程表
工作任务 |
工作内容 |
完成时间 |
责任部门 |
建立组织机构 |
成立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委员会 |
2017.11 |
院办 质管办 |
成立质量管理办公室 |
|||
明确各部门工作范围 |
|||
明确各学部工作范围 |
|||
明确学生科工作范围 |
|||
成立数据管理中心 |
|||
制订工作方案 |
制订教学诊改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 |
2017.12 |
质管办 |
组织学习培训 |
学习系列文件,解读诊断点 |
2017.12 |
相关部门 |
现代质量管理理论、技术学习培训 |
2017.12 |
相关部门 |
|
顶层设计 制订规划 |
修订学院“十三五规划” |
2018.3 |
院办 |
修订学院章程 |
2018.3 |
院办 |
|
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
2018.5-6 |
教务科 |
|
制订信息化建设规划 |
2018.5-6 |
网络中心 |
|
制订专业建设规划 |
2018.5-6 |
各学部 |
|
制订课程建设规划 |
2018.6 |
教务科 |
|
制订学生素质教育规划 |
2018.5-6 |
学保科 |
|
制订教师个人发展规划 |
2018.6 |
教师 |
|
制订学生个人发展规划 |
2018.6 |
学生 |
|
制订标准
|
整理已有标准并确定标准目录 |
2018.3-4 |
院办 |
制订学校层面标准 |
2018.4 |
院办 |
|
制订专业层面标准 |
2018.6 |
各学部 |
|
制订课程层面标准 |
2018.6 |
教务科 |
|
制订教学层面标准 |
2018.6 |
教务科 |
|
制订学生层面标准 |
2018.6 |
学保科 |
|
制订制度 |
梳理归类制度文件,制订制度修订完善计划 |
2018.11 |
院办 |
制订诊改工作流程文件 |
2018.11 |
院办 质管办 |
|
修订完善学院层面制度文件 |
2018.11 |
院办 |
|
修订完善专业层面制度文件 |
2018.11 |
各学部 |
|
修订完善课程层面制度文件 |
2018.11 |
教务科 |
|
修订完善教学层面制度文件 |
2018.11 |
教务科 |
|
修订完善学生层面制度文件 |
2018.11 |
学保科 |
|
现状调研 |
制订调研计划,明确则分工 |
2018.4 |
质管办 |
调研数据采集,结合质量保证的目标体系、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建设逐步推进 |
2018.4 |
院办 质管办 |
|
建设数据平台 |
建设学院质量监测数据平台 |
2019.6 |
网络中心 |
建设学院数据中心及移动平台 |
2019.6 |
网络中心 |
|
建立诊改工作机制 |
制订学院诊改工作制度 |
2019.6 |
院办 质管办 |
确定工作流程,形成工作责任书 |
2019.12 |
院办 |
|
固化诊改工作标准,形成质量提升螺旋 |
2020.7 |
院办 质管办 |
广西商业技师学院
201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