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教学诊改实施细则
  • 发布人:admin
  • 时间:2022-07-29
  • 点击:537
  • 来源: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教学诊改实施细则

广西商业技师学院

2018年3月

广西商业技师学院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教学诊改实施细则

为了保证我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实施方案有效推进,实现强校工程,形成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切实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的诊断与改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特制定本细则。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37号)、《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以完善质量标准和制度、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把我校建设多专业发展、特色鲜明的广西一流职业院校,保证我院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学生受益为根本,建立我院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

二、建设目标

建立基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学校自主诊改,接受区教育厅抽样复核的工作机制,推动我校在建立教学工作诊改制度的基础上,逐步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具体目标是对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管理、课堂教学、顶岗实习、教研活动、教风学风、内涵建设等教学与管理过程实施全程监控、诊断与改进。

三、基本原则

(一)建立机制与诊改成效相结合。以形成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的长效性机制为目标,通过螺旋上升的诊断与改进环节,切实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二)坚持标准与注重特色相结合。以诊断自查观测点的基本要素为参考,在达到各级各类指标基本要求和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校发展定位和特色,结合本部门及专业工作实际,自主增加有利于个性化发展并形成特色的项目和内容。

(三)日常工作与重点诊改相结合。以本单位日常工作为基础,对人才培养工作日常运行情况,特别是观测点和当年重点工作情况开展诊断,针对问题提出改进举措并予以实施。

(四)自主诊改与抽样复核相结合。以各职能部门自主诊改为主,学校进行抽样复核,并对诊断和改进的举措和成效进行评估。

(五)整体提升与分步改进相结合。以整体提升为最终目标,将诊改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年度,每年分步改进,逐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四、职责与任务

(一)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委员会承担整个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设计规划和决策指挥的任务,负责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方案制定、工作指导、流程推进、诊断复核、实施督查、成效考核等具体工作。

(二)职能部门结合本部门工作职责,参照《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任务分解表》中的体系总体构架、专业质量保证、师资质量保证、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体系运行效果等观测点进行诊断与改进,并对本部门牵头或参与的任务负责,同时要为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层面的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组织、服务和资源保障。相关职能部门每年提交诊断与改进工作计划和诊改报告。

(三)各专业负责本专业的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对照本专业发展规划,结合专业发展评估、课程全过程评估等,每年进行一轮自我诊断与改进,持续提升专业内涵。

五、方法与步骤

(一)提高认识。通过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开展各种形式的思想讨论等活动,提高师生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认识,充分树立质量意识,营造浓郁的自我反思、不断改进的氛围,形成全校师生员工主动参与到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的良好态势。

(二)对照要求。对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关标准、社会需求以及行业要求,结合学校现有的制度和标准,查漏补缺,作为开展自我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基础。

(三)盘点现状。充分运用状态数据、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等平台和调研数据,从定性和定量角度深入分析,厘清现有的办学资源、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工作现状。

(四)分析问题。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对照规划、标准、制度深度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诊断。

(五)持续改进。针对诊断出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拟定有效改进措施,制定改进计划并实施,定期自查改进成效,形成持续改进的状态。为更好地落实跨部门的改进措施,改进分为职能部门推进、部门之间协调、学校综合协调三个阶段。

(六)检查复核。针对诊断与改进情况进行中期检查和年终复核,评估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具体成效。

(七)阶段总结。年末职能部门、学部对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推进状况进行总结,并提交诊断改进报告。学校在此基础上撰写全校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年度报告。

六、建设内容

(一)教学管理诊改。质量管理办公室对学院教学管理进行全过程监控,由质量管理办公室定期或随机开展教学管理监督检查,对行政部门、教辅部门协助教学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监控,进行诊断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然后由相关责任人提出整改措施并检查落实整改情况。

(二)教学质量诊改。由学院、教务科、各学部三级教学督导对全院专兼职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实行随机监控,并定期公布教学监控情况,通过实时监控,及时诊断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与改进建议,通过回头看检查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实行由教学督导、同行评价(教学、科研、课程建设、技能竞赛)、学生评价(教学态度、业务水平)占比分别为30%。30%,40%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三)专业、课程、教材建设诊改。由学院质量管理办公室组织督导办、教务科及中层干部对各学部专业、课程、教材建设情况进行监控,诊断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建议,责成有关部门或责任人制定整改方案,通过回头看检查整改落实情况,在教学例会上公布专业、课程、教材建设诊改情况。

(四)学生学风诊改。由教务科、学生科和质量管理办公室组织人员对各学部学生违纪情况、教学质量等进行抽查,奖优惩劣。

(五)其他诊改。由教务处、质量管理中心组织相关人员对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社会服务能力、人文素质培养等进行监控。重点检查各系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社会服务能力、人文素质培养等的措施、过程与成效等。通过监控提出诊断结果,责成有关部门制定整改方案,通过回头看检查整改落实情况,并将这些工作在全院通报。

七、工作安排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每年开展一轮诊改,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逐步提升。各职能部门应将诊断与改进工作任务分年度安排进度,分步实施改进。

(一)改进计划阶段。每年年初,相关职能部门参照观测点的诊断要素,根据前一年度诊断出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制定并提交年度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计划。

(二)交流完善阶段。学院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委员会组织各职能部门对提交的改进工作计划进行交流,重点对全校性、跨部门的改进工作开展统筹协调,并提出完善意见。

(三)中期检查阶段。每年年中,各职能部门以诊断改进计划为依据开展自查,着重检查计划的完成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计划进行适当调整。学校每年抽取部分职能部门和专业,结合诊改计划和实际调研,对诊断与改进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检查和复核。

(四)成效评估阶段。每年年末,各职能部门参照诊改观测点,依据诊改计划,全面开展总结工作,提交年度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报告,报告应包括自我诊断意见,改进举措以及改进工作实施情况和成效等内容。学校负责对职能部门和学部的诊断与改进工作进行检查和复核。

学院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委员会负责学校年度诊断与改进报告统稿,学校报告中,《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任务分解表》中的每个诊断项目的文本由牵头部门负责起草。

(五)考核阶段。内部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自2018年开始纳入职能部门年度考核。学院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委员会对各职能部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情况提出考核建议,由学校考核领导小组确定考核结果。

                           质量管理办公室

                          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