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长的一封信(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 发布人:广西商业技师学院
  • 时间:2023-11-24
  • 点击:0
  • 来源:学保科

尊敬的家长:您好!

现已进入冬季,目前仍有些家庭燃气热水器安装不正确,使用燃气、热水器及燃气灶通风不足,为保证您和孩子的身体健康,根据学院安全工作部署,现向您介绍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安全知识。

一、什么是一氧化碳中毒

煤气中毒通常指的是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常在意外情况下,特别是在睡眠中不知不觉侵入人的呼吸道,通过肺泡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流,并散布全身,造成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是指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的产物经呼吸道吸入引起的中毒。一氧化碳无色无味,比空气轻,易燃烧,燃烧时为蓝色火焰。空气中一氧化碳含量达到0.04%-0.06%,就可使人中毒。

凡是碳或含碳物质(常见的如煤、禾秆、树枝)在氧气不充分时燃烧,均可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中毒人员运动功能首先丧失。所以一氧化碳中毒人员往往无法自救。

二、常见的一氧化碳中毒原因

(一)使用不合格燃气热水器,没有强制排风管道,卫生间门窗紧闭不留缝,通风不良,洗浴时间过长,造成中毒;

(二)城市居民使用管道煤气,如果管道漏气,开关不紧,均可使煤气大量溢出,门窗紧闭,通风不良,造成中毒;

(三)冬季在车内发动汽车或开动车内空调后在车内睡眠,可引起煤气中毒;

(四)在密闭居室中使用火炉、炭火、煤炉或是燃气取暖、做饭,在密闭厂房、工地使用一氧化碳作业,由于门窗紧闭,通风不良,供氧不充分,又无通风措施,未安装或不正确安装强制排风道,可产生大量一氧化碳积蓄在室内,难以流通排出,造成中毒;

(五)生活用煤不装烟筒或风斗,或是装了烟筒但却堵塞、漏气,会使室内一氧化碳浓度增高;

(六)室内用煤炉取暖,由于门窗紧闭通风不良,容易造成一氧化碳停留时间过长;

(七)火灾现场会产生大量一氧化碳;

(八)冬天在门窗紧闭的小车内连续发动汽车,产生大量含一氧化碳的废气;

(九)自制土暖气取暖,虽与煤炉分室而居,但发生泄漏、倒风引起煤气中毒;

(十)城区居民使用管道煤气,管道漏气、开关不紧或烧煮中火焰被扑灭后,煤气大量溢出,可造成中毒;

(十一)燃气热水器不要安装在洗澡间内。

三、煤气中毒后的症状

(一)轻度中毒

中毒者会感觉到头晕、头痛、眼花、全身乏力,这时如能及时开窗通风,吸入新鲜空气,症状会很快减轻、消失。

(二)中度中毒中毒者会出现多汗、烦躁、走路不稳、皮肤苍白、意识模糊、老是感觉睡不醒、困倦乏力,如果采取有效措施,基本可以治愈,很少留下后遗症。

(三)重度中毒此时中毒者多已神智不清,牙关紧闭,全身抽动,大小便失禁,面色口唇现樱红色,呼吸、脉搏增快,血压上升,心律不齐,肺部有罗音,体温可能上升。极度危重者可持续深度昏迷,脉细弱,不规则呼吸,血压下降,也可出现高热40摄氏度,此时生命垂危,死亡率高。即使有幸未亡,也会遗留严重后遗症。

四、发现一氧化碳中毒应如何应对?

(一)使用燃气器具时,若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心慌、四肢无力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尽快打开门窗换气,并尽快就医,并联系燃气器具厂家或供气公司进行检修;

(二)发现他人中毒,因为一氧化碳比空气轻,救护者应用湿毛巾捂住口,俯伏进入室内,关掉煤气,不能出现明火,不要开关电器。迅速将中毒者抬到通风处,松开衣领,保持呼吸通畅,并呼叫120急救;

(三)等待急救时,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耗量,同时注意保暖;

(四)如果中毒者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

(五)在使用煤气热水器或燃气热水器时,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洗澡时间不要太长,在洗完澡后,要认真检查热水器是否完全关闭好;

(六)定期对煤气热水器或燃气热水的皮管进行检查,如果发现皮管变软有裂缝,破损,漏气现象最好及时更换。如果有条件,最好在家中安装一氧化碳检测器。

五、一氧化碳中毒如何施救

(一)应尽快让患者离开中毒环境,并立即打开门窗,流通空气;

(二)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三)给予中毒者充分的氧气;

(四)对中毒较轻的病人,可以让他喝些浓茶,鲜萝卜汁和绿豆汤等;

(五)神志不清的中毒患者必须尽快抬出中毒环境,让病人平躺下;解开衣扣和裤带。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查病人呼吸、脉搏、血压情况,根据这些情况进行紧急处理;

(六)中毒者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还可以针灸,针灸时可刺入人中、足三里、十宣等穴位;

(七)呼叫120急救服务,急救医生到现场救治病人;

(八)病情稳定后,将病人护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

(九)中毒者应尽早进行高压氧舱治疗,减少后遗症。

广西商业技师学院

2023年11月23日